一、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分析:很多老师在上“区域地理”的课时,习惯于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并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其实这也要因章节内容而异。如“东南亚”和“中东”两节内容,无论是“‘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还是“三洲五海之地”,教材的编写极具针对性,即针对课程标准中“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的要求而编写的。这样的内容当然要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但仔细分析本节教材就会发现,第一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教材着重突出的是地理位置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而不是“位置与范围”本身。
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1.展示关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并且补充说明──据统计,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有特有鸟类450种,特有植物9000种;它们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留下的古老生物种类。
2.(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大陆漂移”示意图)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么多古老的特有生物?请根据以下各图中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提示、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澳大利亚四面临海,东西分别与太平洋、印度洋相邻,与其它大陆相距遥远,自6500万年前就孤处于南半球的海洋中间,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少受其他大陆物种的干扰,保持了进化的独立性,至今保留了众多古老的特有物种。
二、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分析:“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部分内容,是针对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的要求编写的。因此,这两部分在教学上要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内容上要强调知识的联系性,在思想上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1.出示“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绵羊大多喜欢温热的气候,读“澳大利亚地形”图,你能从纬度位置入手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温度条件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10°S──40°S之间,大部分位于低纬度,气候暖热,适合绵羊的生长。
探究二:不同品种的绵羊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其中,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半细毛羊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你能解释澳大利亚绵羊种类繁多的原因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呈半环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干湿地区类型齐全,能适合不同品种的绵羊生长。
探究三: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地形”图,你能说明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适合养羊的地形条件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低山和平原地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墨累河平原和西南部的低矮高原;粗放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西部的低高原。各带的地形都能满足养羊业的要求。
探究四: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联系各牧羊带的特点,分析牧羊带的分布与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丰富,多在1000mm─2000mmm和500mm─1000mm之间。因此该带人工草场广布,牧草品质好、产量高,生产稳定。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较少,多在200mm─500mmm之间。因此该带拥有全国最完善的灌溉系统。人工草场为主,牧草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生产较稳定。
粗放牧羊带: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低于500mm,甚至在200mm以下。因此该带以天然草场为主,牧草品质差,产量低,生产不稳定。
三、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1.出示如下资料,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很多矿产储量大、品种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因此,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出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以悉尼和珀斯为例探究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信息,分析悉尼和珀斯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悉尼是有色冶金工业中心。图中可见它附近煤炭资源丰富,虽无有色金属原料,但海运便利,方便输入。
珀斯是钢铁工业中心。图中可见它附近的煤铁资源都很丰富,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2)这两个冶金工业中心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小结。
(小结)澳大利亚的冶金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这样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出口。
本节导学问题修订前后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图片资料都变化很多。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知识内容和地图的变化
1.知识内容的变化
【修订前】 引言;特有动物;特有生物的价值;活动。
【修订后】 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有生物;特有生物的价值;活动。
【变化意图】
修订后的课本删掉引言“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简要介绍澳大利亚后直奔主题,阐述澳大利亚作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由来,探讨其成因,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不了解“活化石”有哪些的情况下盲目讨论。
2. 特有动植物的变化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意图】
修订后的课本,将鸭嘴兽改为琴鸟,并增加了原产地为澳大利亚的桉树和金合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活化石”。
3.活动的变化
【修订前】
活动:1.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2.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阅读下面的下面的材料,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正含义。
【修订后】
活动:分析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澳大利亚四周濒临的海洋,说说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2.澳大利亚大陆独处在南半球的海洋上已经有6500万年了。想想这对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有什么影响?
【变化意图】
修订前“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学生无据可查,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修订后的课本,从澳大利亚独特的位置探讨特有生物众多,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自主概括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然后思考位置及长期的孤立存在于海洋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层层深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知识内容和地图的变化
1.知识内容的变化
【修订前】引言引出名称的由来;农牧业区的分布;农牧业机械化的原因;农牧业产品小麦和牛肉;农牧业的地位;活动:农牧业的因地制宜性探讨。
【修订后】名称的由来;牧羊带的分布;养羊业的特点;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活动:养羊业的因地制宜条件探讨。
【变化意图】
修订后的课本删掉长长的引言,直接跨入主题,语言简洁。因为中学生很少有关注羊毛衫标签的生活体验,难以达到修订前“从穿衣入手,学生切身感受到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密切联系,使知识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弄巧成拙。故修订后的课本直接删除引言。修订后的课本将农牧业带的分布改为牧羊带的分布,删掉了粗放的牧牛带,并删掉了农牧业产品小麦和牛肉,这样修订后的课本突出了鲜明的主题──“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由于课标的变化,修订后的课本删除了农牧业机械化的原因,直接讲述了养羊业的特点: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随着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变化,课本及时做了调整。
2.探讨“澳大利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活动的变化
【修订前】
活动:1.阅读图8.38,完成下列要求
(1)看看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并找出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和北艾尔湖。
(2)对照图8.37,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读图8.39,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3)对照8.37.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修订后】
活动: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1.对照图8.38和图8.39,指出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主要地形类型。
2.读图8.39,说出澳大利亚的大致纬度范围。阅读材料,看看澳大利亚的温度条件是否适合养羊业的发展?
3.对照图8.39和图8.40,说出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与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变化意图】地形和气候是影响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但修订后的活动问题设计更加具体,引领学生探索问题的思路更加明晰,特别是有关气候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更能让学生思考澳大利亚养羊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含义,突出了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图片的变化
【修订前】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带的分布
【修订后】图8.38 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
【变化意图】
由农牧业带的分布变为牧羊带的分布,这样更能鲜明地突出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且修订后的养羊业分布图上明确指明了不同牧羊带的特点和载羊数量。
【修订前】图8.38澳大利亚的地形
【修订后】图8.39澳大利亚的地形
【变化意图】
修订后的地形图上详细指出了澳大利亚不同的地形区的海拔和大型食肉动物状况,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讨牧羊带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修订前】图8.39澳大利亚的气候
【修订后】图 8.40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
图 8.40 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
【变化意图】
澳大利亚的气温都适合养羊业的发展,不是农牧业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所以修订后将气候类型图改为年降水量图。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知识内容和地图的变化
1.知识内容的变化
【修订前】澳大利亚采矿业的发展历史和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状况;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修订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采矿、冶金业的特点;矿产品出口;采矿、冶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变化意图】
紧扣新课标,修订后的课本做了很大调整,删除了“澳大利亚采矿业的发展历史和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重点以采矿和冶金工业为例,详细讲述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关注主题,特点突出。
2.活动的变化
【修订前】
活动:1.读图8.40,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和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
(2)看看澳大利亚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以及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2.阅读下面的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
【修订后】
活动: 读图8.41,分析影响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的条件。
1.找出主要冶金工业中心。
2.任选一个冶金工业中心,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该中心主要的冶金工业部门。
(2)找出该中心附近对应的矿产资源。
(3)分析该中心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变化意图】
修订后的课本中,澳大利亚的城市及其分布以“工业中心及其分布”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阅读图8.41,自主探索工业中心及其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了解澳大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这种形式,让澳大利亚城市的分布拥有了区域地理的特色,更能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方法。
3.新增阅读材料:不给地球留“疤痕”
【目的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展现了澳大利亚在因地制宜发展采矿和冶金工业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澳大利亚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成为世界各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典范。
4.图片的变化
【修订前】图8.40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的分布
【修订后】图8.4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
图8.41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
【目的意图】
修订后的图片增加了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通过读图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影响澳大利亚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修订前】澳大利亚的城市
【修订后】删除
【目的意图】
修订后的课本澳大利亚的城市及其分布以工业中心及其分布的形式出现。
【修订后】 增加的图片
图8.42 澳大利亚煤矿开采现场
图8.43 澳大利亚准备出口的铁矿砂
图8.44 2001~2008年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
【目的意图】
通过这三幅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以实例深化这一主题特点,更能加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感悟。